《功能农业百问》之八十八:功能农业的品种发展预测 |
时间:2016-10-31 来源:未知 作者:尹雪斌 点击: 次 |
分享到:
![]()
正如赵其国院士预测的功能农产品的品种在2020年预计达到80-100种,种植面积占比约在1%。这80-100种的功能农产品品种上,预计呈现如下规律:主食先行、特产补充、复合发展。
“主食先行”是因为从矿物质补充的角度,主食占有主导性地位,主食包括水稻、小麦、玉米和大豆等四大主粮。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最大,中国适于耕作的优质土地中,四大主粮的种植占有绝对优势。比如我国粮仓东北地区,就主产稻米、玉米和大豆。在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,小麦、玉米是两个轮作的主粮作物。在长三角平原地区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最广,一般采用稻麦轮作。再往南,两湖地区、珠三角主要是双季水稻。可以看得出来,最优质的土地基本用于主粮生产。
“特产补充”,因为中国地大物博,生物资源非常丰富,拥有很多地方特产。比如华北、西北的小米杂粮,安徽的茶叶,江西赣南脐橙,广西的罗汉果,广东、四川的柑橘,山东、陕西的苹果,新疆的哈密瓜、大枣、胡萝卜和番茄。华北地区的花生,甘肃的葵花,江西的油茶。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几样地理标志性产品,具有地域性独有性。这为丰富功能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材料选择。
“复合发展”是指最终的功能农产品,更多以体现一定的功能性。不一定仅补充某一个营养素,而可能是满足某一功能的多个营养素的复合强化。
【编者按】
想象一下,每天在吃饭的时候,吃水果的时候,很自然地补充了我们身体缺乏的某种矿物质,大家都能身体健康而强壮,感冒、癌症很多疾病都离我们远去。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!而功能农业就是要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。 功能农业从最初2008年由赵其国院士提出,至今将近7年。但公众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方向还很不了解,为了形象、生动地向社会传播功能农业的有关科学知识,笔者根据日常大家关心的问题,以答疑解惑的形式编辑了《功能农业百问》,并通过互联网、纸媒和书籍等全媒体刊发。 |